第118章 余切的第一个资助人(一)-《文豪1983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程国平却卖起了关子。“这个问题,下一次再来探讨。我们今天的首要任务,是吃这个便宜排骨。”

    “对!”褚付军也大笑道:“我虽然赚了些钱,可是有白拿的排骨吃,为什么不吃?”

    “这排骨哪来的?”程国平问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,我听说有的老师也来打饭,结果被告知仅限学生。”褚付军说。

    “谁啊?这么讨厌,学生的便宜也占。”

    “听说是西语系的俞老师,不是余切的余啊。”

    “这人不配姓‘余’,别人还以为他和余切有什么关系。”路不宣冷不丁说。

    他已经彻底成为一个标准的“余切书迷”。

    ——

    2月下旬,余切跟胡岱光来见校长。

    安阳的甲骨文世界大会,已经在召唤他。

    余切要把“饭补”尽快定下来,成一个校内文件。

    胡岱光劝说道:“余切,搞饭补不能是你一个人来出钱。最后还是要靠社会来帮助。”

    余切自然知道:“我只管起个头,后面有人要跟着来的。以后给燕大食堂供饭吃,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破了头也要来,到时候我就功成身退。”

    胡岱光又说:“丁校长是美国回来的,研究数学。我们几位数学家和他都有私人关系。你要对他客气一点。你数学不好,林一夫的数学也一般,更要和人打好关系。”

    “我还能对校长不客气?”余切笑道。

    燕大学生能无礼到这种地步?

    胡岱光简直是杞人忧天啊。

    两人来到燕大的办公楼。

    没想到丁校长却被一个学生堵住了。

    这学生问:“校长,你有没有时间?你想不想让燕大重返五四的辉煌?我想就燕大发展的前景和您谈一谈。”

    丁磊孙先是一愣,然后就笑了,非常和蔼的说,“可以。但是我有客人来了,我们要不单独约个时间?”

    这学生立刻顺着丁校长的眼神,往后边儿看,先是看见了胡岱光,然后是余切。

    余切!

    是那个余切吗?

    《校刊》上说:余师兄孔武有力,看上去像个健美运动员,有时甚至有些吓人,但他只要一笑起来,你立刻会被他的热情所感染。

    这学生是个女孩,留着个马尾辫,特别干练。她竟然不自觉的站直了说:“我姓赵,叫赵泽虹,您是冲击西语世界最高奖——塞万提斯奖的余师兄吗?”

    “我就是那个人。”余切忍不住笑了。“你介绍介绍你呗?”

    就是这个笑,就是这个!

    “我是本科生,还没什么可以拿来说的。非要说的话,我是京城84年的高考状元!”

    京城状元!

    确实是碾压我小小的万县状元了。

    “好,那你太厉害了!你今后肯定比我强,我还复读过。”余切向这姑娘表示敬意。

    这位女状元,立刻就脸红了,说:“那你们先谈,我等会儿再来。”

    她又对丁校长道:“校长,我是代表同学们来的。”

    丁校长早已经习惯了:“不见不散。”

    这姑娘又看向余切……

    余切主动说:“我那会儿也在,你有什么都可以来问我。”

    随后,余切跟着丁校长去他办公室。丁校长开口便道:“五十万看来是不够用的,最多几年,甚至一两年。现在撤退还来得及,影响不大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撤退?我不打没把握的仗。”

    《地铁》这本书,在美国给余切带来的稿酬收入,今年要达到百万美金。

    这还不算多,当下美国排名前列的作家富豪,数百万上千万美金一年的比比皆是。只是他们大多写的通俗文学,而余切的,还算是有些门槛。

    百万美金,也只是美国一地的稿酬罢了。

    如果真拿到塞万提斯奖,怕是有好几个百万美金。

    丁校长听到他这话一愣,大概估计了一下余切的收入,心里知道小看别人了。

    这位学生,未必太逊色于那些香江富豪。

    五年前,丁校长在美国哈佛做访问学者。

    他是数学家,这个学科不容易有直观产出,一般工资要比其他工科教授低,油水也少。

    然而,哈佛是个特例,因为他们的数学教授很多人跨界在金融界当顾问,于是在本职工作能拿到二三十万美金的情况下,还能拿到数十万甚至百万美金不等。

    这给当时的丁校长震撼太大。

    这么清贫的岗位,都能狂揽数十万,何况是畅销书作家。

    丁校长回忆道:“我是在美国得知,我被选出来做校长的。我的使命就是平衡好财政,退掉一批人,提拔一批新人上来,可这都需要钱来安抚……我算来算去,愁白了头发,却发现只要几个美国教授的工资,就能轻易解决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