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苏长河夹起一筷子面,混着鳝鱼段送进嘴里。 面筋道,鳝鱼段外酥里嫩,一点土腥味都没有,淳厚的鲜,紫苏叶的清香刚好中和了油脂的腻,比上次来吃的,更有层次了。 苏长河嚼了几口,认真点头:“周师傅,这味道绝了,你这手艺,真是到了极致。” 这话是真心的。 做菜的门道,就在于“恰到好处”,多一分则腻,少一分则淡,周师傅这碗面,刚好卡在那个最舒服的点上。 周师傅听了,乐得嘴都合不拢,一巴掌拍在桌上:“还是你懂行!我琢磨这么久,就为了你这句话!” 不过苏长河接着又说:“不过话说回来,天南海北的做法多了去了,川渝的鳝鱼面爱加花椒,江浙的喜用雪菜,各有各的妙处。您这碗面做得‘极致’,换个法子,说不定还有新滋味。” 周师傅闻言,心头一跳,是啊,做菜哪有真正的尽头?今儿是紫苏叶,明儿再试试其他的,说不定又是另一番天地! “哎哟!长河你这话!”周师傅“啪”地一拍大腿,笑得满脸褶子,激动得像捡着宝,“得!就冲你这话,我老周得谢你!” “往后你只要来我这馆子,甭管吃啥,一分钱不用掏!我老周说话算话,钉是钉卯是卯!” 苏长河愣了下,忙摆手:“周师傅,这可使不得,您做生意也不容易,咋能白占你便宜……” “有啥使不得的。”周师傅眼睛一瞪,又笑了,“你给我指了条新路子,我必须要谢你,今后我做新花样,还要请你把把关呢!” 话说到这份上,苏长河再推辞就显得生分了。 他看着周师傅眼里的真诚,只好笑着点头:“那……我就谢过周叔了。” 离开周记面馆,苏长河赶着骡子车到往常卖鱼的地方,看见已经有几个回头客在那等着。 看见苏长河过来,立马围了上来。 “小伙子,今天有鲫鱼没有啊?我熬汤给孩子喝。” “有,刚从河里捞的,条条活泛。” 苏长河掀开竹篓上的水草,里头的鲫鱼“啪嗒”蹦跶。 忙乎见,苏长河还简直厨艺高手,传授一些做饭的小窍门。 “同志,这鱼咋煎才不粘锅?我每次煎都碎成渣。” 苏长河手里称着鱼,头也不抬地答:“锅烧到冒烟再倒油,鱼身擦干别带水,煎的时候别老翻,一面定型了再转另一面,保准完整。” 旁边立刻又有凑过来:“那炖鱼汤咋能白呢?我炖的总清汤寡水。” “大火烧开,转小火咕嘟,中途别开盖添水,扔两块姜片,炖到汤发白再放盐,鲜得能掉舌头。” “要是想更浓,把鱼煎过再炖,油香混着汤鲜,更绝。” 苏长河笑着补充。 苏长河说的头头是道,那些小媳妇们每回都拿小本子记上。 一传十,十传百,都知道这有个卖鱼的小伙子,做生意实惠,鱼新鲜,饭还做的特别好。 大婶们特别喜欢他,还要给苏长河介绍对象,知道他已经结婚了,还觉得可惜了。 日头爬到头顶时,竹篓里的鱼已经见底了,苏长河数了数称,今儿的鱼卖了整整三十五斤,收入比昨天多了七块钱。 他匆匆收了摊,赶回家做饭,今天做土豆红烧肉配白面馒头。 刚到下班点,苏长河就来了:“给你送的午饭,土豆红烧肉配馒头。” 林清竹接过饭盒,看着大太阳:“你和我一块吃吧!” 苏长河摇摇头说:“我得赶紧回去发面,下午还得出摊。” 苏长河帮她把饭盒塞进随身的蓝布包, “快进去吃,凉了就不好吃了。” 林清竹就看着苏长河人停骡子不停的赶回家。 昨天包子买的好,今天想增加到两百个包子,香菇猪肉的多做五十个,笼屉不够了,也得再做点。 第(2/3)页